且行且珍惜

算来,工作已经4个月了。一直以为工作了,自己就会摆脱浑浑噩噩的状态,开始阳光快乐的生活,然而现实总是给人数不尽的打击。我自己总说,人总是很难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之间做出抉择。容易的事往往不正确,而正确的事又总是不那么容易。就像张靓颖的歌里唱的那样:

“我是木脑壳,我喜欢简单的生活,我喜欢简单的选择,事情一复杂我就会想要躲,有心事我对着狗说,我只对我爱的人和事执着。聪明人那么多,快乐的有几个,我不要做满身是伤的强者,那才不是我”

其实,快乐往往只是人内心的选择而已,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。今天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却让我越来越明白,不管周遭如何变化,快乐永远要往内去求。只有自己be open,才能永葆快乐的生活与青春。

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勇气作出正确的选择 – –

转:《哈佛大学的幸福课》—青年文摘

出人意料,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“幸福课”,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《经济学导论》。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,名叫泰勒·本·沙哈尔。他坚定地认为: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,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,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。他甚至从汉堡里总结出4种人生模式。

当年,为了准备重要赛事,除了苦练外,本·沙哈尔须严格节制饮食。开赛前一个月,只能吃最瘦的肉类,全麦的碳水化合物,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。比赛一结束,他干的第一件事,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,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。望着眼前的汉堡,他突然发现,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,可以说,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。

第一种汉堡,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,口味诱人,但却是标准的“垃圾食品”。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,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。用它比喻人生,就是及时享乐,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,即“享乐主义型”。
第二种汉堡,口味很差,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,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,但会吃得很痛苦。牺牲眼前的幸福,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,即“忙碌奔波型”。
第三种汉堡,是最糟糕的,既不美味,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。与此相似的人,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,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,也不对未来抱期许,即“虚无主义型”。
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,又好吃,又健康呢?那就是第四种“幸福型”汉堡。一个幸福的人,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,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。

本·沙哈尔经常讲“蒂姆的故事”。蒂姆小时候,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。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,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。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:上学的目的,就是取得好成绩,这样长大后,才能找到好工作。没人告诉他,学校,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;学习,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。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,担心作文写错字,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。他天天盼望的,就是下课和放学。

渐渐地,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,虽然不喜欢学校,但还是努力学习。成绩好时,父母和老师都夸他,同学们也羡慕他。到高中时,蒂姆对此深信不疑: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。他安慰自己:上了大学,一切就会变好。

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,蒂姆长长舒了一口气:现在,可以开心地生活了。但没过几天,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。

大学4年,蒂姆依旧奔忙着。他成立学生社团,做义工,参加多种运动项目,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,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,而是这些科目,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。

大四那年,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,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,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。可他很快就感觉到,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,充满压力。他又说服自己:没关系,这样干,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,才能更快地升职。

经过多年的打拼,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,拥有了豪宅、名牌跑车。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。可是蒂姆呢,却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,他干脆用酗酒、吸毒来麻醉自己,尽可能延长假期,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。起初,他快活极了,但很快又感到了厌倦。

为什么当今社会有这么多“忙碌奔波型”的人呢?本·沙哈尔这样解释:因为人们常常被“幸福的假象”所蒙蔽。

十多年前,本·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。他是律师,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,并即将成为合伙人。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,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。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,一周至少干60 个小时。早上,他挣扎着起床,把自己拖到办公室,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、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,占据了他的每一天。当本·沙哈尔问他,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,这名律师说,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。但如果在画廊工作,收入会少许多,生活水平也会下降。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,但觉得没其他选择,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,每天并不开心。

本·沙哈尔认为,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,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,而是他们的决定,让他们不开心。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,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。

可以想象,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,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;相反,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,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,也会觉得很幸福。

不同的人,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。如创业、当义工、抚养子女、行医、甚至是打家具。重要的是,选择目标时,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、爱好,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,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,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。“真我的呼唤”,就是使命感。

本·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,学会接受自己,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;要摆脱“完美主义”,要“学会失败”。本·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:

1.遵从你内心的热情。选择对你有意义并能让你快乐的课。
2.多和朋友们在一起。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,亲密的人际关系,是你幸福感的信号。
3.学会失败。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。
4.接受自己。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,然后问自己,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儿。
5.简化生活,求精而不在多。
6.有规律地锻炼。每周只要3次,每次只要30分钟,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。
7.睡眠。虽然有时“熬通宵”是不可避免的,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会使你更有效率、更有创造力,也更开心。
8.慷慨。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,也没有太多时间,但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。“给予”和“接受”是事情的两个方面。当我们帮助别人时,我们也在帮助自己;当我们帮助自己时,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。
9.勇敢。
10.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,始终保持感恩之心。
(陈胜军摘自2007年9月12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
金沙遗址

金沙遗址归来,对于成都的感情,除了对闲适的life style的热爱之外,更平添了几分自豪,这在以前实在未可想象。谚云,“在川一条虫,出川一条龙”。殊不知三千多年前的我们,在川也是一条龙!

金沙遗址,是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遗址,同时很有可能是古蜀国的又一都邑所在。

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下,无论是扬雄的《蜀王本纪》或是李白的《蜀道难》,都给人扑朔迷离之感。究其深因,主要还是由于古蜀文明的突然湮没,使得缺少文字记载的古蜀历史和五彩缤纷的古蜀传说交织在了一起,从而给了后人各种猜测和遐想的空间。

近代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。首先是轰动世界的三星堆考古发现,使人们真实地看到了商周时期古蜀文明的灿烂和辉煌。其次是宝墩等六座史前古城址的发现,透露了成都平原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曙光。其后又有了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和金沙遗址的惊人发现,充分展现了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社会生活面貌。

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、玉器、铜器、金器、卜甲、象牙、野猪獠牙和鹿角。填补了三星堆的余脉和战国蜀文化源头的空白。以下几点是给我最大的感触:

1. 象牙:以前我也知道所谓亚洲象的存在,只是从来不知道,想象中应该出现在非洲丛林里的大象,竟然在三千年前也遍布四川境内。在金沙遗址,你依然能够看到成片的乌木林,加之野猪獠牙和鹿角,给我们构成一幅九寨般的世外桃源。

2. 金器:历史课本上铸铜很常见,然而gold,哇靠…古代蜀人是世界上最早开采使用黄金的古老部族之一。在金沙遗址,你能够看到大量的金制品,而且与想象中不一样的是,这些金制品的纯度竟然能够达到94%以上,实在令人赞叹。看到满眼的出土金箔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

3. 玉器: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,有一种玉器叫做玉琮,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作。这种联系对于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古蜀,实在令人吃惊。

4. 卜甲:在金沙遗址,也终于见识了龟壳背面钻孔,然后点火灼烧,根据正面裂纹占卜的龟壳了。

除了这些令人振奋的古蜀奇迹以外,当然最吸引人的就是耗资4亿与法国(卢浮宫)、日本等专家携手打造的博物馆。金沙遗址博物馆论级别,真是可以堪称和国际水平接轨了。

摸底河南岸的遗迹馆,一个透明的“大盖子”及附属设施盖在考古发掘现场而成的弧形建筑,整个空间没有一根柱子支撑,堪称国内建筑奇迹。

北岸的下沉式陈列馆内,处处能够感受到高科技。

比如:互动游戏,多媒体展览服务系统、藏品数据库系统(博物馆展出珍贵文物都可以通过导航区的电脑检索)、4D影院、旋转式多媒体演示器、自助电子书系统等。

为防止象牙失水碎裂的价格高昂的高分子硅胶材料(每一根象牙的保存费用就超过万元)、自动快速反应喷头(以保护文物不受水渍损害)、局部自动气体系统等。

安保方面,算是我专业相关的地方,有:在线对讲机、固定聚焦摄像机、遥控摄像机、警报探测监听器、门禁点、玻璃破碎探测系统、埋入式地音探测系统等。

确实堪称国际一流。

总之,没去过的,一定要去看看,虽然门票贵至80元/人,但就凭那景致,也算值这个价:)

PS: SRC Team下周要组织去三星堆玩,真想跟去啊,为什么我们就只能去石象湖 T T 还有人万恶的翻译成Stone Elephant Lake…